2023-02-160次浏览来源:网络
(疫情下在中国的留学生:有人坚持,有人放弃,有人刚刚抵达)
去年12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国留学生返华问题,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外国留学生返华复课事宜。我们愿意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中外人员往来秩序。
据教育部数据,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而据外媒报道,近年来,每年都有约50万留学生到中国众多大学学习,这一数字在疫情以前一直持续增长。其中,韩国为来华留学的最大生源国,紧随其后的还有泰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和老挝等。而且,来华留学生学的多是工程、科学等的专业,而不像以前更多的是学习中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变成一个高等教育中心,这也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
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进程显得各不相同,有人坚持,有人按下了暂停,有人另觅他途,也有人放弃,更有一批新生怀揣着他们的中国梦刚刚抵达。
白俄罗斯留学生苏小小:网课有利有弊已经在中国过了两个春节
据记者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中国大学就已发相关信息给在本校的留学生,表示已在进行留学生返校计划。目前,部分高校的一些学生已经返校,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1月,上海纽约大学的留学生斯蒂芬妮·安德森就在社交媒体上记录了她和一批学生的返校过程。
↑苏小小在中国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受访人供图
来自白俄罗斯的苏小小是清华大学的留学生,这个名字是她的第一个中文老师给她取的,她从2018年开始了在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活。大二的时候,她同全球所有留学生一样遭遇了疫情,但这并没有让她的留学生活因此失色。苏小小已经连续第二年在北京过年过节,过寒暑假。
在中国的这几年里,她参加过多个电视节目的录制,还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去了河北和陕西,走进乡村见证了中国的脱贫奇迹。在学习、比赛、参加节目之余,她还在中国旅行,去过云南,喜欢海南、广东,还一直想到更广阔的西部看看。疫情期间,她还和姐姐一起在白俄罗斯组织同学、朋友自购医疗物资,支援武汉。
“我很幸运,在疫情期间回到中国,在这里留学、旅行、参加线下活动。”苏小小告诉记者,疫情初期,正好因寒假回国的她其实也在家上了一年网课,深刻体会了网课的利弊。中国跟白俄罗斯有5个小时的时差,熬夜上课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情。经过半个学期的网课后,她发现线上学习的现场感、互动感都不够强,而一天三四门长达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多小时的网课,让电脑前的她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苏小小曾与姐姐在白俄罗斯组织同学、朋友自购医疗物资,支援武汉。
同时,因为班上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生之间通过线上会议做一些项目作业时,交流效率也特别低。对苏小小而言,网课的“成就感”也会打折扣,因为她学的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很多专业作业都需要在线下完成,但上网课就只能一个人面对电脑学习、考试,很多作业也变得单一。上了两个学期的网课,她感觉收获并不是那么大。
但好在网课期间的个人时间比较多,苏小小在这两个学期里修了大部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给自己留下了更多时间去思考研究生读什么方向,并且还看了很多文献,读了很多书,这让她对研究生专业的选择,包括对现在就读的专业的把握更深了。
当重返校园的时候,苏小小告诉记者:“看到很多好久不见的同学,回到我最喜欢的校园,觉得能线下上课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她所在的年级有七八个留学生返校了,她就是其中之一。
意大利留学生蒋语竹:仍然向往清华未来还想回中国工作
记者了解到,有一些学校的留学生因为暂时不能回学校,也因为网课的一些弊端而选择了延期毕业、休学,甚或退学。
蒋语竹是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这位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非常“中国”,她已经回意大利上了两年网课。“开始上网课的两年来,我一直在等待回归‘正常生活’的那一刻。”蒋语竹告诉记者,她本来想早点毕业,但最终还是决定延迟到一年后毕业。
蒋语竹直言不喜欢上网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时差,而且每天都在家里,整天坐在电脑前。尽管清华大学的老师,尤其是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努力地照顾上网课的学生,但她还是觉得一开始非常艰难,压力很大,觉得与学校生活很遥远,也因为没有动力,很难完成一些课程,“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能够(通过网课)继续学业是多么幸运。”
↑疫情下的意大利罗马街头。
蒋语竹表示,一些学生决定休学也是好的,但是“延期毕业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这样,她在毕业前就有了更多时间,不必急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上课上,能在学习和实习中找到平衡。她也表示,现在情况正在好转,希望能尽快回到校园,回到线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仍然向往清华的学生生活,学习更多我喜欢的东西。”但她不是坐下来希望,而是正在努力取得更好的平衡,一边做着喜欢的实习,一边上课。
网课并不会影响毕业,只是如果网课将一直上到明年毕业,她会有一些遗憾。她以为大学生活还长,还有更多的时间,所以还有好些事情没做,比如加入一个运动队,去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去一些遥远的城市旅行。她想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在一起,想去参观中国的传统地标,想在一些地方留影。
“其他同学都在清华的西门拍了照,但是我没有。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到我会有这遗憾的。”蒋语竹表示,如果可以的话,她未来还想回中国工作。
疫情期间,还有一些学校的留学生选择了转学到有合作关系的学校里继续学习。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赖书先(音译)在浙江大学就读了一个学期后因疫情而回国,因其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合作关系,这位22岁的留学生最近飞到了美国,将在当地学习一年。还有留学生告诉记者,去年秋天,很多学生就从上海纽约大学转到了纽约大学,在当地继续学业。
美国留学生王康:坚定地来追寻中国梦“你们这里没有新冠”
有一些人放弃了,又有很多人坚定地来了。王康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州,是上海纽约大学的大一新生。1月底,包括他在内的100多名留学生从底特律飞抵上海。
王康在采访中坚持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他告诉记者,和他同来的这一批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新生。“外国学生都想实现他们的中国梦。”王康说道,“他们(同来的外国留学生)都觉得中国很厉害,因为你们这里没有新冠。我们都感谢中国政府让我们来中国,因为现在中国就是最安全的国家。”
↑1月24日,王康和一批留学生抵达了上海浦东机场受访人供图
王康告诉记者,他在2012年跟妈妈一起来中国旅行,去了好几个城市,开始对中国、中文感兴趣。于是,他在2018年申请到了美国国务院的奖学金,于2019年到了北京一所高中学习中文。疫情开始之后,他也和其他留学生一样返回了美国,但他更想在中国学习,因此申请了上海纽约大学,如愿重返中国。
王康在1月24日抵沪,现在还没有看到大学校园。他告诉记者:“我1月16号就开始(在出发地)隔离了,2月16号(在上海)结束隔离并开始自我监控,2月23号才结束。”但他表示,能来中国“等多长时间都没问题”。
结束隔离后,王康即将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而苏小小今年将本科毕业,她准备继续待在中国读研究生,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先在中国工作几年,积累经验和经历。
因为疫情期间的国际旅行不便,王康知道自己大概要等到2023或2024年再回家,但还是坚定地来华留学。苏小小则已经连续第二年在北京过年过节过寒暑假。她表示,虽然会想家,但在中国的机会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她也喜欢在这里的生活。
苏小小告诉记者,在中国的留学生活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就是安全;第二是机遇,在中国的机遇很多;第三是丰富,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很多,跟中国同学的体验特别多,中国政府和学校让他们参加的活动也特别丰富。苏小小对记者说:“她也鼓励其他留学生,不要害怕犯错,多挑战自己,有梦想就去做。”
记者林容
编辑张寻
(下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