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0次浏览来源:网络
(深圳接收毕业生数量创新高 引才从碎片化转向组合拳)
本报记者王帆深圳报道
导读
2015年到2017年,深圳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分别为7.1万、8.09万和10.11万,人数逐年创新高,连续几年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7.0%、13.9%和25.0%。
在宽松的落户政策基础上,深圳再度推出引才新招。
6月12日,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发布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通知。
具体而言,针对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落户改革方向包括:零费用、零排队、一次跑动+自动审批、自主选择落户方式。
早在2016年8月,深圳就出台相关措施,对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者敞开入户大门,并且不设指标数量上限。此次方案并未降低入户门槛,而是侧重于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效率,“秒批”一词尤其体现出深圳的诚意。
从基础人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深圳的引才效果显著,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了40.7%。但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相关官员透露人才仍然短缺,引才工作仍是整个城市的重中之重。
结合近期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最近的住房改革以及已经预热、即将出台的人才新政,不难发现,深圳的策略正在从降低引才门槛延伸至优化整体环境。在连续几年收获“抢人”红利之后,如何更好地“留人”将成为深圳今后的一大方向。
应届毕业生是重点引才对象
根据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通知,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户籍接收流程优化,具体包含三项措施。
一是增设个人申办方式。毕业生可自主选择通过个人申办、用人单位申办或个人委托代理机构申办三种方式办理毕业生接收。
二是毕业生报到实行网上办理、系统自动审核,取消户口本等多项报到材料,非深户毕业生无需现场报到。
三是取消纸质审批文件。毕业生审批信息在人力资源、公安、发改等部门间实行信息共享、自动推送,经审批同意引进的毕业生,即可根据公安部门短信通知办理入户手续。
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表示,学历信息审核网上完成,报到落户一起办,网上预约不等待,真正做到零排队,从网上申办到办理落户,全过程仅需一次跑动。改革创新接收流程后,6月11日至24日期间人才引进系统试运行,6月25日正式启动运行。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季,上述《工作方案》指出,出台此番措施的意图在于增强人才吸引力。事实上,应届毕业生正是深圳近几年吸引的主力人才群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2015年到2017年,深圳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分别为7.1万、8.09万和10.11万,人数逐年创新高,连续几年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7.0%、13.9%和25.0%。
同期的三年里,深圳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60万、53万和62万,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所占比例逐年提升。
其中,针对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引进情况,深圳人社局的一份分析指出,接收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0.03%,比前一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来自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也明显提升,引进市外毕业生前三名的院校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以专业来划分,2017年引进的毕业生主要集中于计算机、会计、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金融等专业领域;投身行业则集中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领域。
这很大程度与深圳当前正着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四大未来产业相匹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四大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以及、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产业。
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这些领域的人才总体仍然是短缺的,所以人才工作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优化综合环境
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其中指出,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至2017届的22.3%。此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在大幅上升。
麦可思方面表示,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减弱。
深圳一家知名高科技企业招聘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他近几年的招聘经验来看,深圳的薪水相比其他很多城市有优势,高端行业也相对较多,应届毕业生愿意过来学习和积累经验,但往往两三年后会跳到其他城市,主要原因就是深圳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在当前的吸引人才的城市竞争中,分析普遍认为,比“抢人”更关键的是“留人”,决定因素并不只在于落户门槛有多低或政府给予的补贴有多高,相比于这些短期刺激,真正重要的在于,长远来看,城市能否提供足够有前景的工作岗位以及综合的配套环境。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称得上开启了降低落户门槛的先例,但在诸多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追逐和竞争中,面临压力的深圳更致力于综合环境的改善。
今年5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对媒体指出,在抢人大战中,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深圳压力特别大。过去深圳的人才政策有碎片化的问题,当前正花精力进行梳理,做大量的调研报告,重新优化政策。
5月15日,深圳在市委常委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意见》、《关于实施“鹏城英才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实施“鹏城孔雀计划”的意见》,相关政策有望于近日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针对高端科研人才,深圳正在研究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简诸多评审、程序方面的繁文缛节。梁永生告诉记者,“我们得尊重科学规律,可能很多人愿意来深圳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止于此,深圳近日出台的其它政策,也构成了优化留人环境的“组合拳”。
6月5日,深圳对外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份被称作“二次房改”的意见提出,深圳未来18年内将提供100万套以上的政策性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60%,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各占20%。
尤其引起关注的是,人才住房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供应,可租可售,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0%左右。此次的房地产政策也因此被视为“史上最强人才政策”。
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研究总监徐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高房价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只能通过租房或申请保障房的方式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当保障房的供应达到较高的比例后,将极大程度降低房价波动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